2013年底,年度十大最具热度汉字正式出炉。“霾”字成为最具热度汉字之一。治霾”成为“十二五”期间环保的重点内容,并写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开展环境空气PM2.5监测迅速提上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日程。
国家设立PM2.5重大开发专项
针对2012年进口PM2.5监测设备占主导的情况,国家各部委提前布局,2012年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正式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2013年1月10日项目正式启动,对早日研究推出国产监测设备给予大力支持。项目总经费8888万元,其中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4088万元。
该项目由先河环保作为牵头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广州市、上海市、重庆市、黑龙江省、甘肃省、杭州市、武汉市等地市的监测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旨在系统性地研究开发PM2.5系列监测产品、制定相关标准并实现产业化,制定适用于PM2.5监测的相关指标和技术规范,形成国产PM2.5监测的全程序质控体系及系列化的标准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的PM2.5监测体系。
2013年3月,环境保护部下发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承担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任务的地区应根据《方案》要求,优先采购性价比高的国产设备。大环境下推动国产设备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环境监测仪器。
国产PM2.5监测仪顺利通过国家测试
为开展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增指标之一的PM2.5监测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2012年初组织国内外6家公司的9种PM2.5自动监测仪器进行适用性比对测试。此次测试总站搭建了统一的测试平台,以先河环保为代表的国产空气监测设备有了一次与国外产品同台竞技的机会。先河环保PM2.5监测仪等国产设备通过总站大气室所有四期比对测试,经过1年的长期运行证明国产设备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完全媲美国外设备。
正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以先河环保为代表的国产设备厂商,充分利用项目开发平台安排各方面精干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使国产PM2.5设备不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质量上,与国外设备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12年,一台基于振荡天平法的PM2.5监测设备价格在35万元以上,而基于β射线法的PM2.5监测设备价格也都在20万元以上。2013年,先河环保成功研发并量产的国产PM2.5监测设备价格不足13万元/台。在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下发的《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二期)建设方案》中,第二期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共涉及2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个城市共41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PM10和PM2.5的预算费用从2012年25万元/台降低到15万元/台,仅PM10、PM2.5监测设备,就为中央财政节约资金8240余万元。
大气监测市场发生巨变
监测的提标化运动正在继续,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容。公司大气监测业务的快速增长始于2012年,主要就是受益于环境监测数据要求的提升。从订单以及订单回款的情况,公司感受到十八大之后环保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强,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首先,新增市场规模加速扩大,国控监测点1400余个分三期设置,按照国家规划,今年将全部建成;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方案,大气监测扩展至县域指日可待;通过质控站和区域站进行比对和溯源,监测站点密度加密正在进行。我们大致估算未来总的市场规模,按照全国5000个站点的监测布点,每套六参数监测仪120万元的单价,整个大气监测设备的市场规模将有60亿元。
大气监测设备的市场结构今年来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国家开始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方案之后,空气监测设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进口替代:2012年大约80%的监测设备是进口设备,剩下的才是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而2013年公司的设备份额大幅提升,销售合同超过500套,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国外的监测设备的市场份额已经低于国内设备。我们再次强调策略报告中的观点:其一,国产设备性价比高,在符合监测性能达标的前提下,政府要求按照政策将优先选用国产指定设备;其二,大气监测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因此政府采购对国产设备存在明显的倾向性。
因此未来国外和国内厂商的市场占比将此消彼长,结构将有大的调整,我们预估2014国产监测设备的市场份额将会达到80%。根据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对于先河环保市场份额的测算,2013年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30%,我们认为在大气监测设备进口替代加速的情况下,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2014年或在40%以上。因此公司的大气监测设备销售业务正面临着“蛋糕变大、份额变大”的非常好的机遇期,我们看好公司监测设备销售业务未来或存在爆发式的增长。
我们认为先河环保空气质量监测业务是业绩基础,2014年有望爆发,监测业务向分析溯源体系的转变是长期看点;重金属污染监测和VOCs治理已做技术储备,提前布局,将迎来美好春天。我们看好公司监测-治理双轨并进,发掘产业链价值的成长模式,继续给予公司“增持”评级。